首页 知天文 正文内容

商鞅(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)

sfwfd_ve1 知天文 2024-02-06 02:48:12 285

本文目录一览:

商鞅的商君策的核心内容

1、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,凡努力耕织、生产多的,免除徭役。凡从事末业(工商)及因懒惰而贫穷的,全家没入官府,罚为官奴婢。

2、白衣白马的商君策马回到故地,大喊“君上商鞅!我回来商鞅了!秦公!商鞅找你来商鞅了!”更是让我难抑悲伤难忍,泪如泉涌。往事已矣,这份真情却依旧炽热燃烧。

3、但大家通常还忽略了一个变法中,很重要的核心,那就是“君主专制”,“商鞅变法”从体制和思想上,加强了国君的权威性。把原本属于贵族的权力,统一赋予了国君,造就了古代的君主专制社会格局。

说说商鞅入秦的过程

”秦孝公说:“好商鞅!”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商鞅,开始着手制定法令推行变法。

秦孝公英年早逝之后,已经酝酿了20年商鞅的风暴骤然来临。

编订户口,五家为伍,十家为什,相互监督,一家犯法,邻里如不告发,则十家连坐。

卫鞅(1)亡魏入秦,孝公(2)以为相。封之于商(3),号曰商君。商君治秦,法令至行(4),公平无私,罚不讳(5)强大,赏不私亲近。法及太子,黥劓其傅(6)。

公元前361年,商鞅入秦。这是一个仅仅29岁商鞅的年轻人。然而发布“求贤令”的秦孝公比他还年轻,22岁,刚刚登基为王。此时,七国争雄,秦国只能算二流国家。但23年后,当秦孝公和商鞅去世时,秦国已一跃成为“超级大国”。

卫国人卫鞅就此入秦,教孝公以霸道之术,孝公甚喜,力排众议,以卫鞅为大良造,实施变法。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,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的变法最为彻底。

商鞅变法背景、目的、内容、作用

1、背景:春秋战国时期,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长,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,发展封建经济,建立地主阶级统治。目的:增强秦国实力,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。内容:废井田开阡陌。

2、商鞅变法是一场全面彻底的封建化变法运动,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,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,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。

3、商鞅变法背景: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、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,在这一时期,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,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,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。

商鞅为什么被车裂?

被车裂商鞅的原因商鞅:商鞅以“太子犯法商鞅,他的师傅应当替他受罚”为由,竟将太子的两个师傅处以割鼻、刺字的刑罚。商鞅以法治国,他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,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,而强化王权。

因为商鞅变法的得罪了秦国的贵族,所以被报复处以车裂之刑。商鞅变法过程中,手段过于酷烈,得罪了许多本不应得罪的人。

树敌过多:由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的法令极其残酷,因此不论是百姓还是贵族,都极其反对其变法的一律严 惩。

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原因有两个,一是赢驷还是时触犯了商法,商鞅就用残酷的刑法惩罚他的师傅,二是商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,为了安抚贵族的反动情绪,赢驷只能杀掉商鞅。

因为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。公元前338年,秦孝公去世,太子驷即位,即秦惠王。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,“奖励耕战,实行军功爵制”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,使秦国欣欣向荣,日益强大。

读《史记》商君列传—看司马迁眼中的商鞅

1、但同时司马迁也肯定商鞅变法,商鞅是我国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,入秦后变法有功,因而被封为商君。司马迁作《商君列传》,并将其排为列传第八,就是肯定商鞅变法所做出的功绩。

2、太史公曰:商君,其天资刻薄人也。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,挟持浮说,非其质矣。且所因由嬖臣,及得用,刑公子虔,欺魏将昂,不师赵良之言,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。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,与其人行事相类。

3、商鞅当时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的,这在《史记》里有记载。尽管司马迁不喜欢商鞅,但不喜欢归不喜欢,司马迁还是极有职业操守的。坚持“不隐恶,不虚美”,秉笔直书,堪为“信史”典范。

4、余尝读商君《开塞》、《耕战》书,与其人行事相类。卒受恶名于秦,有以也夫!”司马迁指责商君的三大罪状:言辞浮夸,不是本性;靠太监推荐得势;滥用刑法,手段欺诈.现在看来,商鞅变法,为秦国的统一中国有非凡意义。

5、鄙人认为,《史记》是不朽的史学巨著,但其《列传》更富文学、小说色彩。《商君列传》甚为典型,其近半篇幅是对卫鞅的诋毁,如果认为司马迁客观,那就大错特错了,最起码被其文学魅力俘虏了。

文章目录
    搜索